國務院四部門聯合部署地鐵安全防范工作!7月軌道交通行業動態看這里!
開篇語:為進一步加強軌道交通行業信息共享和促進行業溝通交流,深城交將對國內外軌道交通行業新政策、新業態、新動向進行持續追蹤,并于每月初發布軌道交通行業動態月度簡報,主要包括行業動態、技術動態、運營數據和學術會議四個部分,供軌道交通行業相關人員參閱。
01 行業動態
一、國家部委
7月6日,國家鐵路集團印發《地方審批鐵路與國家鐵路網接軌管理辦法》。要求地方審批鐵路與國家鐵路網辦理接軌時,應納入國家批準的鐵路發展規劃,同時需在項目可研審批(核準)前取得國鐵集團接軌意見復函。
● 鏈接:重磅!《地方審批鐵路與國家鐵路網接軌管理辦法》全文印發
7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公開發布。《意見》指出中部地區要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為重點,加強與沿海地區、邊境口岸和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內城市合作。
7月22-23日,國家發改委在合肥召開推進沿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建設座談會。指出要高度認識沿江高鐵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咬定年內開工的目標不動搖,聚焦難點、重點問題,齊心協力扎實做好各項前期工作。
● 鏈接:省發展改革委參加推進沿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建設座談會
7月25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加強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立即對城市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易積水區域全面排查,逐一建立風險臺賬,按照最嚴酷的極端天氣情況完善應急預案。
● 鏈接:國家發改委關于加強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工作的緊急通知
7月26日,國務院安委辦等四部門聯合部署全國城市地鐵安全防范工作。要求迅速開展地鐵安全自查整改,健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制度,運營單位要建立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提高第一時間處置應對能力。
二、行業協會
7月2日,中城協發布《2020年城市軌道交通人力資源狀況》。調研的32家運營企業員工總量31.87萬人,平均每公里人員配置約為49人;生產和技術人員約95%,大專及本科學歷占比89%,具有初、中級職稱約94%;預計“十四五”期間運營人才需求每年在4萬人左右。
三、國家級城市群
1.京津冀城市群
7月30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超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高效運輸與安全服務關鍵技術”項目在京啟動。項目由北京地鐵牽頭,以構建超大城軌高效運輸與安全服務新體系新模式為目標,聚焦智能客服、智能運行、智能維護和智能管理四大核心任務。
● 鏈接:【今日頭條】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超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高效運輸與安全服務關鍵技術”項目在京啟動
2.長三角城市群
7月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印發《浙江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建設3000公里鐵路、完成4000億元投資,新增都市圈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640公里,完成投資4600億元。
7月9日,浙江省發布《關于推動軌道交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指出有序發展都市圈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適度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嚴控債務風險,拓展融資渠道,確保軌道交通建設與財政能力適應。
● 鏈接:浙江就軌道交通健康可持續發展征求意見:防止不斷延長地鐵線替代市域(郊)鐵路
7月16日,長三角軌道交通企業領導人第11次圓桌會議召開。會議認為要通過立法等途徑,加強保護區管理;運用數字化技術,建立健全審查、巡查、執法等機制;通盤考慮軌道交通長遠建設規劃,健全成本規制;積極向地方政府建言獻策,統籌考慮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爭取政策支持;加強自我造血功能,通過擴大地鐵上蓋物業規模、實施產業資本化、優化經營結構等措施,以外部收益反哺軌道交通建設。
● 鏈接:長三角城市軌道交通企業領導人第11次圓桌會議在紹興召開
7月19日,杭州市發出浙江首個“地上空間建設用地不動產權證”。在杭州西站樞紐雨棚上蓋項目“交地”當天,杭州市規資局余杭分局向開發單位同步發出“地上空間”建設用地的三維不動產權證書。
● 鏈接:杭州發出全省首個 “地上空間建設用地不動產權證” ︱交地即交證,這還是全國第一個新建高鐵站雨棚上蓋商業開發項目
3.粵港澳大灣區
7月6日,廣佛首個協同立法項目《佛山市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擬作為佛山地方性法規。亮點包括設立城軌發展專項資金、對城軌經營單位授權執法和TOD開發可依法獲得土地使用權。
7月12日,粵桂兩省區合作鐵路項目前期工作座談會召開,推進4條鐵路建設。會議對項目審批、用地預審、項目公司組建、運營問題進行研討。目前廣西至大灣區已建成南廣高鐵、貴廣高鐵、益湛鐵路、黎湛鐵路,“十四五”將新增“2高2普”鐵路通道,其余3條視發展需要推進。
● 鏈接:粵桂兩省區合作鐵路項目前期工作座談會在廣西鐵投集團召
7月19日-20日,《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設計標準(送審稿)》通過評審。標準編制借鑒國內外經驗,統籌既有、在建、規劃線路關系,針對城際線網和建設規劃的功能需求、線路特點、制式選擇、互聯互通和一體化運營等開展專題,吸收城軌、市域(郊)鐵路技術特點經融合創新形成標準。專家組認為《標準》內容全面、系統科學、合理可行、可操作性強,與現行標準相協調,一致同意通過評審。
● 鏈接:“軌道上的大灣區”更有譜!大灣區城際鐵路設計標準通過專家評審
7月20日,廣州首個軌道交通行業產業集群項目將投入運營。以廣州市鐵路綜合交通客運樞紐建設運營管理中心為載體,白云區全力引進軌道交通設計研發類企業總部,形成“總部+基地”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
4.成渝城市群
7月1日,重慶市發布《關于深化鐵路投融資改革推動全市鐵路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求規范鐵路網規劃編制,強化建設規劃約束,明確市與區縣出資責任,加強站場土地綜合開發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鐵路建設。探索干線鐵路地方資本金引入社會資本,鼓勵財力受限區縣以資源特許經營權作為投資對價,探索將特許經營期延長至不超過50年。
● 鏈接:重慶市《深化鐵路投融資改革,推動全市鐵路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發布
7月6日,《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公布。遠景規劃線網由55條線路組成,總長約2382公里;遠期規劃線網由36條線路組成,總長約1666公里。
7月12日,四川省發布了《關于搶抓重大機遇推動軌道交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建成川藏鐵路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基地等重點特色園區,軌道交通制造業營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左右。
5.其他城市群
7月7日,云南省“十四五”區域協調發展規劃對外發布,擬建設“軌道上的滇中城市群”。《規劃》明確提高滇中區域高鐵、城際、軌道交通覆蓋面,以昆明市為重點有序發展市(域)郊鐵路,鼓勵有條件的州(市)科學有序發展有軌電車等低運量軌道交通。
● 鏈接:《云南省“十四五”區域協調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印發
7月19日,山東省印發《山東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省鐵路總里程達到9700公里,高速(城際)鐵路營業及在建里程達到4400公里,城市軌道交通營運及在建里程達到700公里。(來源: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
● 鏈接:一圖看懂 | 《山東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河南省相繼印發了鄭州都市圈、洛陽都市圈《2021年一體化發展工作要點和重大項目》。鄭州都市圈要求推進鄭開同城化,探索區域同城化制度創新、經濟權和行政權適度分離合作共治模式;出臺鄭州都市圈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推進城際改造前期工作和加快城軌三期建設。洛陽都市圈要求加快城軌一期建設規劃開工,完善市長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跨區域重大合作項目建設。
四、深圳市
7月27日,《深圳市交通綜合治理2021年工作計劃》出爐。將推進從“治理交通擁堵”向“提升出行服務”拓展,軌道方面重點包括一是深化軌道站點三網融合發展。完善高峰期大客流地鐵站點周邊軌道、公交、慢行設施及網絡融合;試點交通微樞紐,開通高峰“門到門”公交快線,增開夜間快線公交。二是優化大客流潮汐地鐵站點客流組織。三是全市各線路推廣“智能指引動態地圖”及“地鐵車廂載客擁擠度智能顯示系統”。四是合理簡化地鐵站點安檢流程;五是持續推動交通樞紐綜合服務提升。
7月29日,2020深圳交通年報出爐。對外軌道交通方面,中歐班列“灣區號”首發,深茂鐵路深江段、深汕鐵路進入建設階段,深圳北站實現擴容擴能。2020年鐵路旅客發送量為4659.2萬人次,同比下降46.7%,公共交通日均客運量822.6萬人次,同比下降25.6%。2020年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422.6公里,地鐵占公共交通比重同比增加3.8%,達到53.9%。
● 鏈接:重磅:2020年深圳綜合交通年報發布!帶你速覽交通變化
7月,深圳西麗綜合交通樞紐、光明城樞紐工程項目發布勘察設計總承包招標公告,深圳東站復合開發項目軌道物業綜合開發研究、地鐵13號線工程PPP項目全過程造價咨詢等項目中標公示。上半年深圳在建17條235公里地鐵線路、6條332公里國鐵及城際線路和5個樞紐項目。(深圳軌道辦、深圳地鐵等)
五、國際前沿
7月9日,日本公布城市鐵路混雜率調查結果,2020年三大都市圈平均混雜率明顯下降。日本曾利用新線整備、復線化和車輛長編化有效降低混雜率。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東京、大阪、名古屋城市鐵路混雜率明顯下降,由2019年的163%、126%、132%降為107%、103%和104%。(日本國土交通?。?/p>
圖1 日本三大都市圈主要路段平均混雜率變化
7月14日,英國發布《鐵路環境政策聲明》,包括牽引脫碳、空氣質量、廢物利用、鐵路噪音等方面。目標2040年前停止使用柴油牽引,推動電氣化,部分線路上使用電池和氫氣列車。投資新型低碳建筑材料,探索道砟再利用。(英國交通運輸部)
7月15日,日本交通政策委員會提交了《東京地區未來地鐵網絡的理想方式》。重點包括一是加強與航空、新干線及國際競爭力強化據點的城市建設的合作;二是進一步緩解擁擠、提高快速性和推進無縫化銜接,提供世界頂級運營服務;三是推進通用化設計、環保設計及加強與郊外城市建設的合作;四是形成車站及周邊管理者聯席制度,推進無障礙化,提高運管質量;五是提高安全運行、可靠性和災害防治對策。報告提出應將地鐵服務重新聚焦于市中心,在市中心設置強化國際競爭力的據點并提升通達性,強調地鐵網更具備城市功能,具體項目包括東京8號線延伸及市中心、品川地鐵構想,認為國家和東京都持有股份的1/2是恰當的,可切實支持東京地鐵經營。(日本國土交通?。?/p>
7月26日,紐約會交通管理局宣布了道路和鐵路無障礙的未來。將加寬地鐵車門和加大輪椅使用者空間,保證每兩輛列車有一輛有兩個區域設置翻轉座椅,重新設計乘客緊急對講機盲文說明和觸覺字母。(紐約大都會運輸署)
02 技術動態
一、規劃咨詢
7月份,四大城市群開展了《湖北省都市圈市域(郊)鐵路規劃研究》、《深圳市城際軌道票制票價及票務政策研究》、《揚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模式研究》和《成都軌道交通集團“十四五”規劃編制》等研究。
湖北省發改委開展《湖北省都市圈市域(郊)鐵路規劃研究》和《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研究暨“中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群軌道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課題研究》。(湖北省政府采購網)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開展《深圳市城際軌道票制票價及票務政策研究》。研究內容包括分析深圳地鐵票價票制及運營效果,制定城際軌道基準票價體系;分析城際運營成本影響因素,制定合理票務政策;理順城際線路票價審批流程,推進票價審批落地。(深圳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揚州市發改委開展《揚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模式研究》。研究內容包括分析區域發展需求、高中低運量城軌發展模式研究、基于手機信令進行需求預測、主要客運走廊及發展模式研究、總體方案及建設時序等內容。(揚州市政府采購網)
深圳地鐵集團開展《深圳地鐵綠色發展白皮書研究》。研究內容包括以綠色發展和碳中和戰略實施為契機,總結深圳地鐵綠色發展經驗和挑戰,提出具體實施路徑和工作方向,明確集團綠色化集成管理特性和體系結構。(深圳陽光采購平臺)
成都軌道交通集團開展《“十四五”規劃編制項目》。編制內容包括業務總體規劃、企業數字化轉型規劃和“廉潔地鐵”建設“十四五”規劃。(四川省公共資源交易信息網)
二、運營服務
7月1日,長沙磁浮快線提速至140km/h運營。既有磁浮列車運營速度由100km/h提升至110km/h,新增購磁浮列車按140km/h投入運營。(來源:湖南省交通廳網站)
● 鏈接:致敬建黨百年 見證中國速度!長沙磁浮快線今起提速“升級”
7月20日,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成功下線。該項目2016年10月啟動,2019年研制出試驗樣車,2020年6月成功試跑,經過系統優化確定最終技術方案,2021年1月開始聯調聯試。
7月起,京港地鐵4號線國家圖書館站開展全國城市軌道交通領域首個“5G+MR(混合現實)”體驗展,對青少年繪畫及書法作品集中展示。
● 鏈接:藝術與科技跨界融合!全國城市軌道交通領域首個“5G+MR”體驗展來了~
三、智慧升級
7月22日,深圳啟動數字人民幣公共交通領域試點應用。試點階段,市民可通過深圳通APP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乘車費用。
7月25日,深圳地鐵通過“城軌車輛網軌隧綜合智能檢測系統”專家評審。系統采用“運營即檢測”模式,實現對實時檢測、AI智能處理、多專業協同分析。
● 鏈接:“城軌車輛網軌隧綜合智能檢測系統”專家評審會順利在深圳召開
7月26日,廈門軌道交通集團通過《廈門地鐵數字化轉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評審。《綱要》聚焦“降成本、提效率、強服務”提出轉型目標,基于業務場景提出統一數字底座、開展數據治理、建設智慧地鐵和完善企業管理等任務,并分析轉型預期成效,規劃落地實施步驟。
03 運營數據
一、全國鐵路運營數據
2021年6月,全國鐵路運輸旅客發送量2.46億人次,同比增長48.3%,旅客周轉量877.39億人公里,同比增長52.8%。貨運發送量3.84億噸,同比減少0.8%;上半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989.49億元,同比下降8.26%,也是近6年來,鐵路半年投資首次未超過3000億元大關。(國家鐵路局網站)
圖2 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變化情況
二、全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數據
6月,內地共48個城市開通運營城軌線路245條,運營里程7757里,開行列車256萬列次,完成客運量19.8億人次,進站量12.2億人次,中心城市軌道交通客運量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新增紹興、嘉興、海寧3個城市首次開通運營城軌,新增運營里程213公里。因疫情影響,全國客運量環比下降2.2億人次、下降10%,其中廣州、深圳下降較明顯,環比分別下降49.0%和14.5%。
04 學術會議
7月10日,2021城市軌道交通TOD綜合開發-太原論壇成功舉辦。
周曉勤(中城協常務副會長):全國29個城市開展TOD綜合開發,總規模近5000萬平方米,收益約為170億元。TOD發展模式發生較大變化,一是從“單站獨立開發”向“片區統籌、站城一體化”轉變;二是從“空間規劃”向“功能策劃、空間規劃、一體設計”轉變;三是從“站點周邊空間設計”向服務于人民生活、出行、工作需求的“特色場景營造”轉變;四是從“開發建設”向“綜合運營”轉變。
● 鏈接:太原論壇丨一場城軌交通TOD綜合開發的高階思維碰撞
7月23日,中國REITs論壇年會在蘇州舉辦,會議圍繞“基礎設施REITs試點啟示與展望”主題,共同探討中國REITs市場重大問題。
徐憲平(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基礎設施REITs是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實現路徑,為了實現我國基礎設施REITs市場長期健康發展,未來需要從優質資產篩選、項目運營管理、產品治理結構、配套政策體系、專業機構培養、市場宣傳教育等方面持續完善我國基礎設施REITs試點工作。
翁孟勇(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未來有巨大的建設和投融資需求,要大力開發交通樞紐園區、交通新基建、交通雙碳設施公募REITs,進一步挖掘現代物流園區、城市TOD、高速公路服務區等樞紐節點作為基礎資產發行REITs的市場空間。(來源:蘇州日報)
● 鏈接:“中國REITs論壇2021年會圓滿舉行”——復盤首批試點經驗 展望市場未來發展(上)
城市交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