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通勤表現最優!深圳探索超大城市“治堵”新模式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芳)日前,住建部、中規院、百度地圖聯合發布了2022年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結果顯示,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中,機動車保有量近400萬輛、機動車密度全國第一且遠高于國內其他城市的深圳,在單程平均通勤距離及時間、幸福通勤(5公里內通勤)、極端通勤(時間超過60分鐘)等方面的表現均處于“優等生”的領先地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幸福通勤”人口比重為58%,保持超大、特大城市的最高水平。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以深圳為代表的超大城市進入存量發展階段,傳統以設施增供為主的交通擁堵治理模式難以為繼,城市治理向精細化、智能化轉變。2016年起,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城交”)率先探索大城市信號燈運營管理新模式,旨在通過提供路口建前方案把關-建中調試監管-建后運營管理全鏈條技術支持,“繡花式”的時間-空間-設施一體化治理,挖潛資源緊約束路網的通行能力,提升路口運行安全、效率及服務水平。
目前,深城交已成功協助推動深圳全市超3000個燈控路口100%一燈一線、聯網聯控率95%以上,并協同實施微創新334個點位,實現約550公里綠波帶提速20%以上,每年推動超300個路口通行效益提升5%以上。
在各個節假日、中小學生開學前后、高考前后和高溫天氣等特殊情況下,深圳都會根據實際情況定制信號燈控制策略,適時調整紅綠燈“營業模式”,以此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保障路口運行安全、提升行人過街體驗。深圳紅綠燈也因為智能化的“隨機應變”成功出圈,登上過各大媒體。
深城交研發的道路交通運行狀況實時監測系統。
實際上,2006年至今,深城交研發的道路交通運行狀況實時監測系統,已累計服務深圳城市交通16載。深圳市民可以在市交通運輸局官網上查看到指數,包含了全市概況、街道片區、道路路況等實時的“五色”交通指數。通過“察顏觀色”,便可以科學選擇出行目的地、出行時間、出行方式和出行路徑,從而大大提高出行效率,減少因擁堵造成的等待時間。
除了搭建城市級的道路交通運行監測平臺,深城交從1995年開始,先后開展了6輪交通綜合改善規劃,針對不同階段制定了長短結合、多管齊下的策略和措施。在治堵經驗不斷積累、理念不斷創新的過程中,深城交幫助深圳有效緩解中心城區擁堵,并將這套成功經驗復制到了全國30多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