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深城交:給城市帶來交通“幸福感”
一份《2022年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顯示,一線城市中深圳在通勤時間、幸福通勤、極端通勤、45分鐘公交服務能力等方面的表現均處于“優等生”地位。其中,市民通勤單程平均耗時36分鐘,在四個超一線城市中最快。優秀的通勤服務能力,得益于城市交通的科學規劃,更得益于近年來政府交通治理能力的不斷提升,補短板、增效率、促協調,超大型城市也能擁有暢行交通,市民出行幸福感越來越強。
取得這樣成績的背后,也離不開交通技術支撐單位——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城交”)。近日,深圳市委宣傳部組織策劃的“穩中求進向未來·深圳媒體‘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活動走進深城交。
在深圳這個大本營,深城交取得了哪些成績?作為交通技術支撐單位,深城交成立26年來,主持了深圳市幾乎歷次交通發展政策、綜合交通規劃以及高快速路網、軌道網等重要專項規劃的編制,系統構建了深圳城市交通運輸體系。這些年,深城交制定了整體交通規劃、2輪交通白皮書、3輪五年發展規劃、交通強國試點方案、公交改革、自動駕駛立法等重大交通政策與規劃,發揮戰略性、全局性、先導性的統籌作用;承擔了4輪干線路網規劃,推動了南坪、坂銀、機荷等“七橫十三縱”1000公里高快速路網的規劃建設;承擔了5輪軌道交通規劃,推動了一至五期20條線以及深圳北、福田、前海、西麗等150個樞紐站和900公里軌道網的規劃建設;滾動開展以節點挖潛、片區改善、公交治堵、服務提升等為各階段重點的6輪核心城區交通精細化治理,不斷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和出行體驗。除此之外,26年來深城交共承擔深圳各級政府部門委托項目近1800項,為深圳這座高效運轉的超大城市,提供了可靠而穩定的交通保障。
近年來,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發展,智慧交通發展勢頭迅猛,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記者獲悉,深城交全面參與了深圳智慧交通與智慧城市的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形成以深圳市交通運輸一體化智慧平臺、福田中心區交通設施及空間環境綜合提升工程,以及僑香路、紅荔路、前灣一路等為代表的智慧城市、智慧街區、智慧道路標桿項目。
其中,深城交與華為共同承擔的深圳市交通運輸一體化智慧平臺項目建設,打造超大城市級綜合交通運輸大腦示范標桿,實現海量數據上云及業務系統數字化,支撐交通運輸管理及決策。
深城交還聚焦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高比例研發投入保持技術領先,組建了包括城市交通研究院(規劃政策)、科技創新中心(數字化)、交通科學研究院(基礎設施)等專業科研部門,圍繞“感-知-算-判-治”的技術路線,自主研發形成一整套覆蓋智慧交通的全鏈技術體系。自2018年以來,由董事長張曉春牽頭,連續5年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示范項目,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進行關鍵技術突破,技術研發逐步由科研攻關轉向產品支撐型研發,數字孿生等核心技術陸續進入轉化期,相關成果已陸續轉化為產品應用,持續助力交通行業數字化升級創新。
今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這也意味著,深圳作為先行示范區,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可以合法上路。深圳此次對L3級自動駕駛的立法可謂是開全國之先河,讓國內自動駕駛行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深城交也前瞻布局智能網聯與車路協同。據悉,深城交是深圳市自動駕駛政策立法的核心智囊機構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車路協同領域的核心引領企業,為深圳智能網聯產業提供了從頂層政策規劃、行業立法參編、科研課題承擔、關鍵技術積累、產品創新、標桿項目實施的全產業鏈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公司牽頭完成的“深圳尖崗山片區公共交通智能網聯車路協同”項目成功入選工信部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智賦百景”名單,在智能網聯領域影響力凸顯。
深城交表示,深圳未來出行將進行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交通科技創新,并力爭在5—10年內實現交通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利用5G、物聯網等智慧交通新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市民出行,實現覆蓋海陸空鐵全方式的一體化管控能力,實現全市信號燈“一張網”智慧化調控。同時,深圳對外出行方面,深莞惠現代化都市圈軌道網絡更加完善,高快速路網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路網體系,建立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費模式,為灣區居民提供更好的高速駕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