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城交:智慧交通便捷出行的“幕后英雄”|深圳媒體“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重磅報道
日前由深圳市委宣傳部組織策劃,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廣電集團聯合開展的“穩中求進向未來•深圳媒體‘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大型采訪活動走進深城交。12月12日,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和SNG大灣區等媒體,分別以《深城交:智慧交通便捷出行的“幕后英雄”》《打造交通規劃設計和數字交通領域“深圳名片” 深城交:讓交通與城市更美好》等為標題,推出重磅報道對深城交發展定位、企業使命和高質量發展的經驗等進行詳細解讀,讓推動交通與城市協同發展和智慧交通建設的“幕后英雄”走上臺前。
采訪當日,由國內十多家主流媒體記者、政協委員等共同參與組成的調研團,在深城交進行集體采訪和調研,調研團參觀了深城交大數據實驗室,聽取了深城交關于成為全球領先的城市交通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者的專題匯報,并就“深城交參與構建深圳城市交通運輸體系”“深圳經驗全國復制推廣”“吸引優秀人才保障技術創新”等內容對話深城交總經理林濤。
媒體對深城交的報道
附:深圳特區報報道全文
一線調研:打造交通規劃設計和數字化領域“深圳名片” 深城交:智慧交通便捷出行的“幕后英雄”

深城交負責的福田中心區交通設施及空間環境綜合提升工程,提升了市民的出行幸福感。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忠 攝
■ 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陳發清 何泳 李果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骨架,綜合交通體系則是城市生命力的基礎保障,尤其是功能強大的機場、港口,體現了城市與全球經濟、貿易聯系的緊密程度;高效快捷、覆蓋面廣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網絡,支撐著城市在區域城市群中的核心地位。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多年來,一直堅持交通與城市協同發展,通過交通系統規劃建設支撐并引領了經濟、產業、空間等轉型升級。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城交”)作為深圳市委、市政府重要的交通決策支持專業機構、行業前沿的科技創新帶頭單位、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的先行實踐者,成立以來始終以“讓交通與城市更美好”為使命,不斷邁向全球領先的城市交通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者,成為交通規劃設計和數字交通領域的一張“深圳名片”。目前,深城交業務已覆蓋全國30個省市、120余座重點城市。
近日,深圳市委宣傳部組織策劃的“穩中求進向未來·深圳媒體‘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活動走進深城交,讓交通與城市協同發展的“幕后英雄”走上臺前。
系統構建交通運輸體系 助力城市高效運轉
海港區岸吊林立,每天多艘萬噸巨輪同時靠泊;空港區廊橋忙碌,平均每分鐘就有一架飛機起落……繁忙的國際航空樞紐、世界級集裝箱樞紐港以及全國鐵路綜合樞紐形成了深圳現代化國際化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城市交通體系建設并非一朝一夕之功,2000年以前,深圳尚處于交通建設快速起步階段,交通發展戰略主要是通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來滿足迅猛增長的交通需求,通過城市骨架交通設施網絡的構建,迅速拉開城市空間格局。為加強交通規劃研究工作,1996年深城交便應運而生。
作為交通技術支撐單位,深城交成立26年來,主持了深圳市幾乎歷次交通發展政策、綜合交通規劃以及高快速路網、軌道網等重要專項規劃的編制,系統構建了深圳城市交通運輸體系。這些年,深城交制定了整體交通規劃、2輪交通白皮書、3輪五年發展規劃、交通強國試點方案、公交改革、自動駕駛立法等重大交通政策與規劃,發揮戰略性、全局性、先導性的統籌作用;承擔了4輪干線路網規劃,推動了南坪、坂銀、機荷等“七橫十三縱”1000公里高快速路網的規劃建設;承擔了5輪軌道交通規劃,推動了一至五期20條線以及深圳北、福田、前海、西麗等150個樞紐站和900公里軌道網的規劃建設;滾動開展以節點挖潛、片區改善、公交治堵、服務提升等為各階段重點的6輪核心城區交通精細化治理,不斷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和出行體驗。26年來,深城交共承擔深圳各級政府部門委托項目近1800項,為深圳這座高效運轉的超大城市,提供了可靠而穩定的交通保障。
深城交更大的貢獻是在城市交通發展上提出了一體化的交通戰略,不僅協調交通系統與區域合作、城市發展、土地利用及環境保護的關系,而且系統整合了交通系統內部各種交通方式的設施規劃、建設、管理。這一戰略實施使得隨后的交通基建順利推進,國際國內輻射能力大幅提升,現代物流產業優質穩健發展,公交都市建設成效顯著,道路運行和安全水平邁入世界前列,交通環境品質得到顯著提升。
發揮多專業協同優勢,推動交通基建高質量落地
針對高度城市化地區的重大基建工程,深城交利用26年積累的數據模型能力,發揮多專業協同優勢,通過重大通道設計、品質設計和智慧監檢測,推動城市交通基礎設施高質量落地與運營管理提升,有效改善交通出行體驗。
今年第四季度,作為國內首個復合立體高速重大基建工程——機荷高速公路改擴建主體工程將正式開工建設。建成后的機荷高速,將連通大灣區東西兩岸,并有效帶動沿線灣區城市的進一步發展。
機荷高速公路改擴建主體工程的方案并非深城交的“神來之筆”。事實上,作為深圳交通規劃支撐單位,深城交長期研究深耕,形成了更高品質、可持續、多選擇的出行思考,以此適應不同人群的多樣化需求,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和幸福出行的向往。
城市交通不僅服務于出行,也服務于人們對美好生活品質的追求,實現人居環境的提升。近日,2022年度廣東省風景園林與生態景觀協會科學技術獎(規劃設計獎)獲獎名單揭曉,深城交攬獲3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其中園嶺街道百花二路宜學街區提升工程設計項目成為深圳市第一個兒童友好型街區,獲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大使參贊的一致好評,超過32個城市的政府、專家學者等前來考察學習,深圳經驗推廣復制到全國各地;福田區范圍軌道交通3號線三期(南延)、6號線二期綠化恢復工程項目,借軌道綠化恢復契機,以全齡友好、運動健康、生態低碳為觸點,營造了“陪伴15萬人回家的綠廊公園帶”。這些優秀項目對于完善城市服務功能,修復生態敏感環境,引領公平、包容、健康的生活方式發揮了積極作用,并讓社區重煥新生活力,助推了深圳城市空間高質量發展。同時,深城交在景觀設計領域開創了“數據驅動的活力規劃設計”的先河。
建首個仿真實驗室 持續助力行業數字化升級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機動化水平迅速提高,道路擁堵成為新的城市問題。深城交成立之初,作為深圳城市交通綜合治理辦公室成員單位和唯一技術支持單位,開始負責制訂系列綜合治理方案并協助相關部門組織實施,深圳也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城市交通綜合治理。羅湖上步交通擁堵治理、口岸交通整治、中小巴調整等諸多熱點問題解決,樹立了深城交在交通治理方面的技術優勢。同時,依托交通綜合治理開展了第一批交通專項規劃和重要道路改造交通設計,支撐了深圳當時北環快速路建設、福田中心區建設、軌道一期工程立項等重大交通設施建設。
瞄準與開發新技術,深城交建設的全國第一個交通仿真實驗室,以及在國內率先開展的城市道路交通模擬預測和交通仿真分析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深城交聚焦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高比例研發投入保持技術領先,組建了包括城市交通研究院(規劃政策)、科技創新中心(數字化)、交通科學研究院(基礎設施)等專業科研部門,圍繞“感-知-算-判-治”的技術路線,自主研發形成一整套覆蓋智慧交通的全鏈技術體系。自2018年來,由張曉春董事長牽頭,連續5年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示范項目,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進行關鍵技術突破,技術研發逐步由科研攻關轉向產品支撐型研發,數字孿生等核心技術陸續進入轉化期,相關成果已陸續轉化為產品應用,持續助力交通行業數字化升級創新。
前瞻布局智能網聯與車路協同 推動自動駕駛上路
由坪山高鐵站至坪山區政府有一趟小巴,全程幾乎無需司機操作,當車輛遇到來往行人、車輛和紅綠燈等情況時,都可實現主動識別和避讓,在前方路段有行人或車輛突然闖入時,會主動提前預警和減速。這是由深城交與坪山區聯合打造的深圳首條常態化運營的“5G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小巴線路”。不久前,由深城交深度參與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服務中心也在坪山啟動運營,提供招商引資、初創孵化、人才實訓和開放數據四大類服務,致力于構建“政-產-學-研-資”深度串聯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新生態。
深城交人員告訴記者,作為深圳市自動駕駛政策立法的核心智囊機構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車路協同領域的核心引領企業,深城交全力推動深圳打造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的政策創新高地、產品應用高地、產業集聚高地。目前,深圳累計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里程已超過200公里,開放測試道路187條,同時僅2021年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營業收入就達1066億元,相關企業超1200家,未來無人駕駛、無人配送將成為深圳常態。
深城交表示,深圳未來出行將進行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交通科技創新,并力爭在5-10年內實現交通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利用5G、物聯網等智慧交通新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市民出行,實現覆蓋海陸空鐵全方式的一體化管控能力,實現全市信號燈“一張網”智慧化調控。同時,深圳對外出行方面,深莞惠現代化都市圈軌道網絡更加完善,高快速路網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路網體系,建立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費模式,為灣區居民提供更好的高速駕乘體驗。
深城交還創新性提出“數據驅動城市交通治理”,構建城市交通整體解決方案,以高效率、高品質、低排放為愿景,推動深圳建成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全球交通科技創新高地。
對話企業家:深城交總經理林濤:交通治理越精細 市民出行越方便

林濤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同濟大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自然資源部科技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兼首席科學家,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學會專委會專家、深圳市城市規劃協會與城市交通協會副會長、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促進會會長。

調研團在深城交公司進行集體采訪。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羽潔 攝
■ 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何泳 陳發清 李果
走進福田中心區,細心的市民會感受到出行的變化:這里進行了以人為本的街道交通空間重構,近年來在建設成熟的福田中心區壓縮出 90000平方米空間用于慢行系統;塑造差異化街道場所,同時打造12個具有特色的口袋公園,形成片區微公園網絡;建設福田中心區智慧交通大腦,形成全息感知、仿真推演、精準調控、全程服務的可持續治理和服務能力……
福田中心區交通設施及空間環境綜合提升工程,是深城交負責打造的眾多項目之一。日前,記者專訪深城交總經理林濤。他詳細地介紹了深城交完成的項目,以及依托人才保障技術創新的情況,向公眾揭開了深圳交通暢順的“秘訣”。
不斷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和體驗
問:深城交1996年成立,參與了深圳市幾乎歷次交通發展政策、綜合交通規劃以及高快速路網、軌道網等重要專項規劃的編制。目前深城交在構建深圳城市交通運輸體系中,還參與了哪些項目,目前的進展如何?
答:深城交成體系構建了深圳城市交通運輸體系,不斷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和出行體驗。同時,深城交全面參與了深圳智慧交通與智慧城市的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形成以深圳市交通運輸一體化智慧平臺、福田中心區交通設施及空間環境綜合提升工程,以及僑香路、紅荔路、前灣一路等為代表的智慧城市、智慧街區、智慧道路標桿等項目。
深城交積極拓展基于TIM(交通實時信息系統)平臺及數字交通管控平臺,持續為客戶提供城市治堵改善、道路安全提升、信號配時優化等日常專業運營服務。從2016年起率先探索大城市信號燈運營管理新模式,目前承擔著深圳超過3000個信控路口的運營,實現約550公里綠波帶提速20%以上,提升路口運行安全、效率及服務水平。
將深圳經驗向全國推廣復制
問:除了參與深圳城市交通領域建設外,深城交也在全國布局,請介紹一下目前的發展情況。
答:深城交堅持“全國化”,一方面是作為國企的使命擔當,響應交通強國戰略號召,推動我國城市與交通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在“雙區驅動”的發展大背景下,將深圳超大城市交通治理經驗向全國推廣復制。
致力于推動我國城市與交通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今年10月,深城交與南京城交院及其股東簽署了股權轉讓及戰略合作協議,兩家全國領先的高端智庫強強聯合,業務范圍幾乎涵蓋了全國所有重點省市,在業務能力、技術探索、科技創新、人才儲備、市場資源等方面深度融合,共同打造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與全球領先的城市交通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依托深圳總部專業優勢賦能,深城交強化總部-區域協同經營。區域事業部建設是深城交實現“走出去”的核心支撐,深城交先后成立華南、華東、華北、西南四大區域事業部,26家分院及分支機構,覆蓋了全業務鏈條,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初步形成經營生產統一協調、一體化的屬地化格局,將深圳能力平移、復制到區域,快速拓展外地業務,秉承“及時響應,貼身專業”的理念,更好更快地為當地客戶提供專業服務,服務全國。
這兩年,深城交的全國業務布局效果顯現。去年智慧街道、城市治理平臺、智慧高快速、智慧交管、智慧監檢測等智慧業務在全國各地區實現從0-1突破,標桿復制能力得到初步驗證。
一直以來,深城交在廣東省業務較多,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協同發展做貢獻。今年上半年,廣東省以外實現營收及新簽合同顯著增長,深城交同時為雄安、重慶、成都、武漢、寧波、鄭州、佛山、南通、東莞、昆明、南昌、泉州等20多個城市開展交通規劃咨詢服務。相繼開展福建高速公路數字孿生平臺及甘肅綜合交通大數據平臺等省級標桿項目。
吸引優秀人才保障技術創新
問:科技企業,人才是發展的基礎,請問深城交在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構筑人才優勢方面有哪些舉措。
答:根據張曉春董事長提出的“四領先一優秀”戰略,深城交以技術領先驅動業務發展,以人才領先保障技術創新,以效率、成本領先吸引高端人才,實現企業高質量優秀發展。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聚焦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過去3年研發投入占收入的比分別為8.75%、8.35%、9.54%。自主研發形成一整套覆蓋智慧交通的全鏈技術體系。
所有的創新均需要人才來保障。在初創時期,深城交就不拘一格用人才,吸引和匯集了全國最優秀的一批交通專業人才和海外留學生。時至今日,建成了一支由城市基礎設施規劃與設計領域的首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領銜,融合交通、IT兩大方向,交通工程、交通規劃、道路工程、電子信息、軟件工程、物聯網工程等20余個專業,近2400人的跨學科復合型技術精英團隊,博、碩士占比近36%。
深城交是知識密集型與人才密集型企業,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推動企業不斷前進、持續突破的核心動力。首先,深城交打造了一個干事創業的平臺,吸引了全國乃至國際優秀人才聚集,通過長效股權激勵和差異化薪酬設計,推動核心骨干與公司未來發展和當期業績深度捆綁,打造匯聚高端人才的創新平臺。其次,深城交營造適應人才干事創業的環境。深城交的核心價值觀是“敬業、合作、奮斗、創新”,把所有為客戶創造價值而為的行為以及為提高個人自身能力而作的努力,都稱之為奮斗。深城交管理建設的核心目標是:建設一支人才輩出的奮斗者隊伍,激發全員奮斗精神,持續高效地創造價值。
總之,深城交努力以一流的事業感召一流的人才,以一流的人才創造一流的業績,用一流的價值實現回報一流的人才,努力實現人才與企業之間的彼此成就。
專家觀點:王雪:醫治擁堵“城市病” 提升出行幸福感
■ 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李果 陳發清 何泳
“拋開現實談交通道路規劃無疑是紙上談兵,所以要看深城交做得夠不夠、好不好,我們先要看看整個深圳的交通現狀。” 作為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專業學者,深圳市政協委員、深職院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深職普泰科技公司董事長、民革深圳市委會常委王雪,長期致力于從民生實事出發,推動交通進步,在交通政策、綠色交通,智慧交通、港口與航運等領域有多項研究成果被政府采納并落地實施。在此次對深城交的調研中,她感覺自己也是收獲滿滿。
王雪告訴記者,超大型城市的交通擁堵是一種“城市病”,它最早出現在我國的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這四個城市,這種超大型城市的交通治理屬于世界性的難題。“有人說相對北上廣,深圳算是從白紙上做規劃,應該是容易點,但從我這么多年的觀察研究來看,深圳的交通治理難度跟北上廣是不遑多讓。深圳是中國機動車密度最大的城市,據統計2020年,深圳汽車保有量超過353萬輛,每公里機動車密度高達510輛,遠遠超過了國際上270輛/公里的警戒值。但即便如此,很多人對深圳交通的感受是“沒那么擁堵”,擁堵城市排名也是常年在全國十名之后,這除了與深圳的交通文明有關以外,深城交在道路規劃和改造方面功不可沒。
據了解,深城交是全國最早一批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自1996年成立以來,就開始積累城市交通規劃設計方面的數據,是最早致力于投入數字化交通的公司,而那時候行業內還很少人會對數字化交通感興趣。但正是這份前瞻性的布局和積累,為他們今后的數據化轉型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礎。發展至今,深城交在智慧交通和數字孿生這些領域在全國都是領先和具有示范作用。
王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深城交深度參與了深圳城市交通運輸體系的規劃,26年如一日地積累交通數據模型,這份“工匠精神”值得所有企業去學習。同時,深城交還推動了全市交通路網的建設,核心城區交通精細化治理,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和出行體驗,著實提升了深圳市民在交通出行方面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