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城交:深耕二十余年終上市,企業發展再寫新篇章
領航財經 2021/11/08
10月29日,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掛牌創業板,意味著這個從1996年改制至今的企業實現了跨越,也意味著資本市場對其的認可。
深城交的前身深圳城交中心為深圳市事業單位,成立時名稱為“深圳市深港城市與交通規劃研究中心”,1996 年更名為“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研究中心”并獨立運作,2006年,包括深城交在內的深圳市市屬 124 家事業單位轉為國有企業,2007年,深圳市國資委決定將包括深圳城交中心在內的 246 家劃轉單位的國有產權劃轉給深投控,自此完成變更。
據了解,深城交公司聚焦于城市交通領域,經過 20 多年業務發展,現已成為深圳市交通決策部門的重要技術服務單位。公司擁有城鄉規劃編制甲級、工程咨詢甲級、工程設計甲級、公路工程檢測綜合甲級等業務資質;獲得了全國優秀規劃設計一等獎、土木工程詹天佑獎、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行業重要獎項;并擔任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常務理事單位等行業職務。
不斷升級,終成大數據及智慧交通龍頭
作為深城交核心技術“大數據軟件及智慧交通業務”來源于其自主研發,并進行了長期的技術積累。據了解,該核心技術可追溯到 20 世紀 90 年代,即其前身成立初期,在二十多年的技術積累和持續自主研發過程中,深城交不斷提高標準,經過不斷升級,最終形成今日的核心技術,該技術形成和發展的階段情況如下:
第一階段(1994-1999):在國內較早建立交通數據分析模型,為交通規劃設計業務提供定量分析和科學決策,在此階段,深城交的核心技術主要體現為建立交通模型進行分析的理念和實踐能力。
而到了第二階段(2000-2009):率先實現城市交通運行動態仿真,建立多層次一體化交通模型這一階段,深城交組建深圳市“交通信息與交通工程重點實驗室”,并在行業內較早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此階段,公司相關核心技術主要體現為結合業務積累的交通基礎數據庫及多層次一體化模型進行業務分析的能力,為后續的大數據分析技術能力奠定基礎,并申請了“城市交通宏觀仿真系統”、“城市交通綜合信息查詢系統”等軟件著作權。
第三階段(2010-2018):重構多源交通大數據體系,形成城市交通治理大數據綜合評估技術等核心技術,在這一階段,深城交相關核心技術由靜態數據分析能力升級到動態多源交通大數據分析,形成了交通大數據決策支持平臺等產品,并申請了“DeepView 交通大數據平臺系統”、“實時在線交通仿真平臺系統”等多項軟件著作權和相關專利。
第四階段(2019-至今):以人工智能和智聯網等新興技術為核心,形成“智慧交通整體解決方案”,此階段,深城交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吸收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成果,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公司的核心技術,并形成相關軟件著作權和專利。
可以看到,深城交在業務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領域及新興技術,形成了以交通大數據決策支持平臺為代表的智慧交通產品,將業務領域由傳統的規劃咨詢及工程設計延伸至交通大數據軟件及系統集成;并將大數據分析和模型仿真等技術應用于規劃咨詢及設計業務,通過數據量化的方式分析交通問題、評估方案效果,形成綜合城市交通解決方案,整體提升服務水平。
研發投入不斷加大
因為城市交通相關服務本身技術屬性較強,需要通過數據分析、建立模型等方式進行量化分析。深圳的交通管理單位對服務和產品的技術水平要求標準較高,因此深城交從成立之初,即根據客戶需求,開始進行數據模型技術的研發積累,而在深城交成立至今的二十多年,其不斷加大對研發的投入金額:2018-2020年,其研發投入金額依次為5,632.30萬元、7,620.41萬元、9,092.41萬元,投入金額之大,令人乍舌。
同時,深城交堅持自主創新、技術領先的發展戰略。在業務發展過程中,公司持續推動交通規劃技術的不斷提升,在客戶需求由增量建設到存量精細化管理逐步轉變的背景下,公司積極吸收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領域的技術成果,進一步通過研發形成了“交通大數據體系、融合計算與一體化仿真模型技術”、“城市交通綜合評估技術與決策支持系統”等核心技術,并形成相關專利和軟件著作權。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目前,深城交擁有城鄉規劃編制甲級、工程咨詢甲級、工程設計甲級、公路工程檢測綜合甲級等多項資質,擁有軟件著作權 152 項,境內專利 133 項、境外專利 2項。經過 20 多年的業務積累,具備了“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以交通(治理)協同規劃為引領、以品質設計為支撐、以集成建設為實踐、以智慧運維為反饋”的城市交通整體解決方案能力。擁有綜合交通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深圳中心、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處理及應用技術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廣東省交通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重點科研平臺。建立了一支高學歷、多學科、經驗豐富的業務團隊,人員規模超過 1,600 人,其中碩士以上學歷比例超過 40%。
編輯:喬民
來源:領航財經
鏈接:http://www.lhcjnews.com/IPOzixun/2021-11-08/22109.html